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年度产业观察 | 我国应急安全产业发展的10大趋势

2020-12-07 08:42  来源:  作者:  阅读: 次  打印
应急安全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对幸福美好生活安全需求的必然产物,从起源的角度来讲,应急安全产业是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以满足某种社会需求而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产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传统产业与新技术融合后转型升级而来。一直以来应急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比较模糊,没有清晰的产业边界,而且还往往具有动态性。总而言之,应急安全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与其它经济部门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应急产业作为一个相对崭新的概念,从近年来我国政府和学者在不同场合下对其表述来看,其内涵并不统一,如经常表述为“安全产业”、“应急救援产业”、“防灾减灾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特别是应急产业和安全产业,作为独立的产业,其范围更是高度交叉重叠。很多人都分不清,道不明。有学者认为:安全产业面向的主要是以生产安全和城市安全为主的应用领域;而应急产业则面对的是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应对等在内的更广泛的公共安全领域,因此这些学者认为应急产业包含了安全产业(即传统的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警用装备等)。今年,工信部将应急产业与安全产业统称为应急安全产业或安全应急产业。

所以,从广义角度来讲,应急安全产业是人类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的安全,满足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需求(包括预防与准备、预警与监测、处置与救援到恢复与重建各个阶段的需求),从事研发、制造、生产、销售和提供各种相应服务活动的产业。它是针对预防防护、监测预警、处置救援、应急服务四大类应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能够提供应急产品和服务的产业。从最终产业的成果角度看,涉及了应急物资、应急装备和应急服务。

在我国,应急产业的提法最早是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其中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应急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有关企业和研究机构应急装备研发工作,促进应急产业发展”,2009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应急产业是新兴产业,要加快发展”。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推动应急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63号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是我国应急产业作为一个行业门类的标志,是应急安全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所以应急安全产业是政府主导型,也是事件推动型产业。这次新冠疫情把应急产业推向了风口。

二三年前跟安防、消防、安全产业的大佬们提应急产业,十个有九个不服,表示应急太小了,我们安防里面有块是应急,做消防的也是如此态度。这其中就包括广深几个曾经的安防头部企业,所以我在想为什么曾经的“安防之都”会让位给杭州?目前应急安全产业企业业者们对“大应急、大安全”政治背景理解高度、深度、广度均不足。深圳作为中国城市应急管理模式的先行者,应急管理的“深圳模式”为我国应急管理改革事业立下汉马功劳,下一个十年中国的“应急安全产业之都”会是深圳吗?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给国际化程度最高的深圳经济社会带来新的挑战。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激活新的需求、推动经济高质量的发展成为迫切工作。站在“应急安全产业”风口,相信深圳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深圳的应急安全产业同仁一定会把握住。

今年9月,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的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年会上,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认为,应急安全产业的需求方不仅来自应急管理部门,也来自于住建部、公安部、卫健委等部门,随着应急管理机制体制改革进入新时代,将支撑应急产业,逐步由过去“小散乱”局面向军民融合、多种技术融合的“跨部门、跨灾种、跨地区”整合发展,应急安全产业将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产业聚集、创新集聚区将逐步形成,应急安全产业将步入规范、有序、高质量的整合发展阶段。

作为应急安全产业的服务和观察者,笔者从国资层面、地方国资层面、产业企业层面、产业技术层面梳理了应急安全产业发展的脉络及趋势,供大家参考。

一、未来十年内,有关应急安全领域央企

将进一步整合


9月27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及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国企改革的全局性、历史性与紧迫性,表明国企改革的坚强决心。虽然三年改革行动方案没有出来,但是感觉到将有一系列切实措施会出台。


无论是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还是在新局面下,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国有企业都是一种特殊企业。这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在国有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在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也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承担当时条件下的特殊职能。当前,国企改革要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这次会议强调,国有企业要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首先必须发挥经济功能,创造市场价值,更好为党和人民服务。要加强党的领导,落实董事会职权,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二字,是一个新的定位。


央企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要推动国有资本在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做好制度安排。这是从社会主义制度角度提出与回答的问题。今年以来罕见疫情的影响,则坚定了这一制度自信,新冠疫情带来的种种问题,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国有企业在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等方面发挥特殊保障作用。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让国有企业真正起到抵御宏观风险的托底作用,是第一次提出“托底作用”。


从早期的新兴际华集团,作为一家军民融合的世界500强企业,从2008年开始把应急安全产业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在应急物资装备研发制造、仓储物流、检验检测认证及应急救援培训、体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2018年中国安能集团由中国武警水电部队转制成央企,2019年9月应急管理部把“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工程中心”牌子授予安能,未来安能在应急安全产业领域将进行一系列布局。中国应急-中国应急安全产业第一股;是由南北船合并而成。近期中国信科是由烽火与大唐电信合并,据说中国普天也将在近几年内并到中国信科;中国电信兼并安全领域的知名企业辰安科技;一年前开始传说中国电科与中国电子合并一事估计也不是空穴来风。相信未来十年内,都能覆盖四大突发事件各个领域的应急安全产业国家队头部企业将慢慢形成。


二、央企中应急安全为主业的集团

内部将进一步优化整合


央企集团整合之后,各集团内部的企业整合必将进行,现有有关应急安全领域央企各级子公司业务产品雷同,甚至高度重合,各自为政,产品、渠道、信息没有协同发展,缺少顶层战略规划设计,没有集群效应。甚至互相伤害。


央企优化整合的目的是什么?是协同创新。


要实现创新驱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推动应急产业科技的协同创新,为此,我国要重点破解应急装备领域“卡脖子”问题,“卡脖子”环节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一个重点,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解决“卡脖子”核心技术成为不少央企集团创新工作的一个聚焦点和切入点。


三、各省市国资企业重组、改制、成立

省市级应急安全产业集团


各地方政府开始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应急安全产业发展。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上发挥引领作用。国有企业要对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发挥带动作用和重要影响力。根据不同行业集中度要求,推动形成比较好的市场结构。在讲到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时,不是我们平时讲的兼并重组和战略性组合,而是国企民企要相互配合,是国企民企间的重组,属于国企民企业间产业链式的重组。去年深圳国资委下面深投控入驻英飞拓,成为第二大股东。今年深圳国资委旗下特建发集团领投“独角兽”企业云天励飞。中国人寿收购上市公司万达信息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多个省市国资委出资成立应急安全产业集团。这些集团军财大气粗,有钱有资源,给产业带来一股冲击波,是好是坏需要时间来考验。


四、中央及地方产业基金发力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加快我国应急产业发展可以通过建立应急产业发展基金形式解决资金筹集困难和矛盾。《意见》中指出:“鼓励地方将安全产业纳入政府基金投资范畴,引导金融机构等积极参与地方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和行业安全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各类民间资本为企业发展、安全产业园区建设和智慧社会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等提供支持。”


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发展产业基金,联合各方面力量对产业进行投资,而不是直接从银行贷款的形式,银行贷款只关心还本付息,并不会真正关心产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产业基金的方式,银行等金融机构才开始关注产业发展,才能促进真正的转方式、调结构,才能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融合,才有利于优化“大应急”产业的投资方向和领域。据产业新媒体《应急圈》的了解,包括恒大在内的几个国内地产巨头已经发起成立了百亿级应急安全产业基金,并有项目落地,目前有某央企及某省地方财政正准备成立地方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往应急安全产业进行发力。投资从早期、中期及后期进行全过程覆盖。


五、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进入新时代,

应急管理专业或将成为一级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 年11 月29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强应急管理学科建设”。


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组建预示着应急管理人才培养进入新时代,应急管理将多个涉灾部门整合一起,是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全过程管理,培养具有坚实的安全基础理论和顺应时代发展的应急管理综合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应急管理学科构建的新目标。


应急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长期以来,我国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独立的应急管理专业。近两年,教育部虽批准增设了管理学门类下的应急管理专业,但开设应急管理本科专业和相关专业的院校仍较少,涉及应急管理的专业设置较为混杂,应急管理学科知识体系尚未成熟。


2020年9月,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的国际应急管理学会中国委员会年会上,西华大学党委书记边慧敏向在场的领导嘉宾介绍了西华大学应急学院的成立,她指出,由四川省应急管理厅与西华大学合作共建的应急学院,是厅校双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新阐述、新理念、新要求的务实之举,是四川省适应中国应急管理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部署,必将为四川应急管理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及社会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推动新时代四川应急事业高质量发展。


同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提出建议: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一级学科。他表示,鉴于应急管理涉及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等现有一级学科不能涵盖的独特研究对象、知识体系以及专业、技能、素质要求,为此他建议,将“应急管理”定位为“融合性的新兴学科”,作为管理学学科门类的组成部分,列为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旅游管理等并列的一级学科。同时,在“应急管理”一级学科之下,进一步凝练二级学科,可考虑设置应急管理与技术、应急科学与工程、应急救援与指挥、应急信息安全与管理、应急法规与政策、应急产业管理等二级学科,探索建设完整的学科建设体系和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多领域专门知识和较系统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六、应急安全产业园区将进入

“创新驱动、运营为王”的新时期


产业园区通过整合人才、政策、资金等要素资源,集聚优质企业和重点品牌,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重要使命。


伴随着新时期应急管理改革事业的全新战略布局,一些地方高度重视打造区域性的应急安全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化发展,构建应急产业高质量的创新平台。应急安全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亦将提升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应急安全供给和保障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应急安全产业园区的发展依然难敌“商难招、资难引、产难布、企难育”的问题,随着中国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的高企,依靠传统的土地、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园区经济逐渐变得难以为继。据统计,目前多数产业园区的收益结构中,租金及相关收益占比高达89%,然而,产业园区的最终目的是为入驻企业打造高效高质的服务平台。如果缺少专业的顶层设计,这个高效、高质量将会是个问号。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分工协作的不断深化,应急企业的发展战略更加专业聚焦,一方面专注于公司核心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因此他们在选择入驻园区时,除了关注园区提供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关心当地行业生态包括“政治及市场配套”环境,应急安全产业园区的发展即将从原来的“要素驱动、投资开发为主”进入到“创新驱动、运营为王”的新时期。如何创新?如何运营?成为了一批又一批国家级应急安全产业园区负责人及当地政府部门的考题。


七、应急企业踏上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创新之路


创新是应急企业发展的唯一出路。今年深圳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应急产业博览会上,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应急企业勇于创新的一面,他们不少是从传统行业转型而来,通过与新技术的融合,实现转型期的战略创新。应急企业依托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研发特色的应急产品和方案,产业整体朝向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这不仅顺应了以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的政府端建设需要,也顺应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运营的企业端应用需求。


从细分厂商来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应急安全产业亦将覆盖园区、社区、学校、家庭等微场景,不同厂商将以个性化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细分领域高效的解决方案。但是一大部分企业对于“大应急、大安全”背景理解不高、不深、不广;技术思维介入,缺少“业务及场景的理解”,迫切需要企业去恶补,从人才结构、企业组织架构、行业知识、市场渠道、品牌定位等不同维度进行转型升级。


八、应急企业外延式的发展战略,

小公司也能有大格局


在经营战略上,有实力的企业开始采取外延式战略,做信息化的企业,开始投资并购业务链上的硬件配套企业;做硬件的厂商开始成立或投资收购一些中小软件研发企业;集成商亦开始介入下游各个软硬研发生产制造模块。而应急服务类企业往往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地方政府部门的需求理解更为透彻,此类企业开始往硬件制造方面拓展,着力服务基层应急。相信息在未来几年行业企业间的并购融合将会是常态。这种并购将会是有市场有资金企业快速成长的最有效的途径。


平台型公司涌现,开始在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安全大数据方面搭建生态平台。同时,科研院所亦积极参与其中,不仅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及发展趋势,也在谋求未来在产学研及校企人才培育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九、应急安全行业协会及行业展览会优胜劣汰


应急安全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涵盖了消防产业、安防产业、安全产业、防灾减灾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公共安全产业、紧急救援产业等。国家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整合了以往分散于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在“大应急,大安全”的背景下,以往分散于各产业的协会组织(比如说消防协会、安全生产协会、地震协会、减灾救灾协会等)也要转变观念,找准定位,转型升级,努力适应国家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要求。首先,应急安全产业协会的生存和发展不应取决于政府,协会与政府部门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协作关系。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更是行业的引领推动者,双向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发展,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赋能,积极为会员企业开拓渠道,解放思想,从革自己的命开始,只有这样,协会才能真正生存发展下去。否则会成为下一个“僵尸”协会。


与此同时,近年全国各地依托“大应急、大安全”概念而举办的产业展会相继涌现,包括原来存在的消防、安全生产、安防相关的展览会一窝蜂改名应急展,会展是产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通过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展示,来推动应急安全产业阶段性的发展。应急展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亦应紧贴时代潮流,从“展示平台”升级为“服务平台”,避免沦为低端的展销会。这背后是有赖于整个策划和运营团队不断地针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深入剖析,实时地提升、改进和创新展会的内容,科学策划参展商的结构、产品的结构,从而推动产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应急会展项目亦将在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经之路上诞生出规模非常庞大展会。那些,只为办展而办展,流于形式的展览迟早会淘汰。

十、应急管理行业媒体,从“观察者”

到“推动者”的转变


应急管理及应急安全产业的行业媒体注重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实地采访调研工作,监测报道应急安全产业企业的发展情况,一方面引入专家学者的优势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专业参考,一方面通过发掘行业最新经营思路,为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另一方面为政府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


应急企业想要获得政策支持和资金青睐,往往需要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行业媒体可以发挥对行业内新技术、新模式、新机遇的敏锐嗅觉,提前介入,创新表达,挖掘有潜力企业的传播价值,为其量身打造配套传播策划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应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创新层面上常常面临“关起门来”“单打独斗”的局面,行业媒体通过信息供给和线下举办的活动,搭建面向应急企业的服务平台,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单位、金融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政府采购、融资对接等综合服务。


在“大应急,大安全”时代下,应急管理及产业的行业媒体除了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以外,更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秉持“媒体即服务”的心态,在推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上有积极作为,完成从“观察者”到“推动者”的角色。


    显然,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是改革主要目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赢得发展的主动。在创新引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创新决定命运,从国家命运来考虑硬实力,这是决定畅通大循环的关键。要以创新为突破口,提出大胆充分的激励,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有更大作为。“大胆充分的励”与“有更大作为”是一种因果关系。显然,“大胆充分的激励”意味着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三方面,有更为激进的改革措施出台。


 
打印 关闭窗口
 
本栏目最近更新
本栏目热门点击
版板所有:南通安全防范协会 联系:0513-81183539  
【网站申明】   苏ICP备17010835号-1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