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新闻

安全有序,如何成为这座超大城市的金字招牌?

2020-01-13 08:52  来源:  作者:  阅读: 次  打印

近日,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发布调查数据:上海公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测评指数分别达到86.23和86.46,均创新高。安全有序,如何成为这座超大城市的金字招牌?

2019年,上海公安机关紧紧围绕“最有序、最安全、最干净”的城市治理目标,全面推进智慧公安建设,通过不断提升公安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力促进了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高质量发展。


命案、抢案全破,盗窃案件大幅下降

精准防范打击将犯罪扼杀在萌芽期




  

“这么小的案子都破了,感到心里暖暖的。”2019年11月2日,市民陈先生电动车电瓶被盗。三天后,他接到龙华派出所民警打来电话:案子破了。陈先生觉得很惊讶,自己根本没有报警,民警是如何抓住犯罪嫌疑人的?

  惊讶的背后,是科技和数据的力量。布设在社区、街面、楼宇的智能设备实时感知社会治安态势的“风吹草动”,经过“公安大脑”智能运算,反映违法犯罪行为的数据即刻推送至一线执法民警手中的智能警务终端,大幅提升了公安执法办案效能。


  尽管陈先生没有报案,但犯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早已被民警掌握。不仅此案告破,得益于强大的数据支撑,犯罪分子在上海的所有作案记录都会被串并关联。


  “上海已经连续多年实现命案、抢案全破、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即发即破。”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指挥处副处长王广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已建成9000余个智能安防小区,实现了入室盗窃等可防性案件的“零发案”,“当可防性案件数量被压缩到合理区间后,公安机关就能逐步实现盗案、骗案必破。


  在“智慧公安”建设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上海社会治安持续向好。2019年,全市报警类110、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同比分别下降15.9%、13.4%,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5.7%,破案数同比增加16.4%;扒窃拎包、盗“三车”案件数同比下降57.5%、60.8%;入室、入民宅盗窃案件数同比大幅度下降57.1%、56.3%,破案率均超过66%;持续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出现“拐点”,立案数下降28.9%。


人车更加有序,安全更有保障

智能感知、社会协同,“绣”出城市管理精细化品牌





瞬时最高客流22万、单日客流200万、总客流1200万……2019年国庆,上海外滩灯光秀刷爆微信“朋友圈”,流光溢彩的夜景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这么多的人,如何确保“零事故”“零滋扰”“零发案”,做到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我们运用大客流风险管控系统,每隔一个小时预测下一个时间段的人流量,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上海市公安局黄浦分局外滩治安派出所所长刘海波告诉记者,系统会根据民航、铁路、旅馆等汇聚的数据,进行智能研判,提示民警进行分流引导,人流再多也不会堵。


  科技,让人流有序,也让车流更畅通。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运用‘公安大脑’进行研判,给出信号控制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运行以来,全市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


  “智慧公安”建设能够精准管控与城市安全紧密相关的关键要素,让以往令人无法放心的重点领域安全问题可预测可防范,保安全、保民生的底气更足。


  2019年12月2日16时许,黄浦分局半淞园路派出所黄浦智能安防社区系统平台出现警示:华浩苑5号楼出现高空抛物。视频回放显示,缓缓飘落的只是一张纸片,但系统仍然自动生成宣传通告和派工单,居委会干部很快敲开了抛物者家门开展宣传教育。“高空抛物监测系统的应用让以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得简单。但光靠公安机关一家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汇聚各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半淞园路派出所所长王毅说。


  当前,上海公安机关正进一步完善社区民警兼任居(村)党组织副书记工作,推动社区民警从警务活动执行者向平安建设组织者转变。广大基层民警不断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他们推广运用微信群等新方式,构建了自防自救、互帮互救、公助公救、梯次递进的全民安防新模式。


来源:人民公安报

 
打印 关闭窗口
 
本栏目最近更新
本栏目热门点击
版板所有:南通安全防范协会 联系:0513-81183539  
【网站申明】   苏ICP备17010835号-1  
总访问量